標題:

乾隆為什麼會立15子為太子?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附設空中進修學院

發問:

乾隆為什麼會立15子為太子? 看歷史書 是說乾隆之前有立過2位皇子 但是都死了 可是就算死了2個太子 15皇子上面也還有12位皇兄 可以選擇當太子 為何乾隆偏偏選15子當太子呢? 是比較疼15子?還是兄弟之間15子自己爭取到的? 有看過書上提過還是野史說過嗎? 謝謝了

最佳解答英語新聞中文翻譯:a380空中廚房餐廳

發問者您好 乾隆為什麼會立15子為太子? A:永琰性格內向、性情凝重,為人規矩仁孝。總之,永琰為人忠厚老實、規規矩矩、重視仁孝,對乾隆的話一向言聽計從,無疑是最符合乾隆選嗣的標準。朝中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乾隆對永琰的態度和用心,連當時來北京的朝鮮使者也多次向朝鮮國王彙報:「永琰為人持重、度量豁達,最為乾隆皇帝喜愛。」據悉乾隆之所以選擇永琰的最主要與最根本原因是〝乾隆根本不想放權〞。儘管乾隆曾有過“朕八旬有六歸政”、“不敢與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數等同”的誓言,但等他年老昏聵的時候,越發把至高無上的皇權看的比自己的命還重要,一絲一毫也不肯相讓,哪怕這個與自己分羹的人是自己的親兒子。如何做到“退而不退”,如何在有生之年繼續風光的把持朝政,這是乾隆在風燭殘年時最關心的事情。要做到這一點,只有選擇一位恪守仁孝、老實巴交、唯父命是從的接班人,而永琰正是這樣的一個人。果然,乾隆在傳位的同時明確宣佈:「凡遇軍國大事和用人事宜,決不會置之不問,仍要親自處理。」退位後,乾隆仍然自稱為“朕”,他的諭旨稱為“敕旨”;對前來進貢的朝鮮使者還說道:「我雖然歸政,但大事還是我辦!」 在永琰之前除去早夭且曾被密立為儲君的皇次子永璉與皇七子永琮外,乾隆最終在選擇永琰時在永琰之前已經少掉不少皇子。乾隆38年(1773年)乾隆只剩下六位皇子可以選擇,其中有兩位過繼,只剩下四位,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皇八子永璇的優勢一是在兄弟中居長,二是聰明絕頂,詩做得好,字寫得好,還畫得一手好山水。但是,永璇一副公子哥派頭,或者說一副名士派。永璇是想什麼時候上班就什麼時候上班,想什麼時候下班就什麼時候下班,沒有任何組織紀律觀念。有一次北方大旱,不下雨,不下雨就得向上天“祈雨”。永璇奉旨祈雨在烈日炎炎之下站上多半天,程序一道接一道,永璇祈了一會兒,見老天不給面子,沒有一點兒要下雨的意思,索性不祈了,愛下不下,揚長而去。乾隆皇帝聞訊氣得個半死。另外,永璇還有一大劣勢--儀表欠佳。所以,乾隆皇帝屢加訓斥,後來就懶得管了,死了心了,對他不寄與任何希望了。皇十一子永瑆是藝術家,而且可以說是大藝術家。永惺風雅多才,完全沒有了祖先游牧於白山黑水,躍馬橫刀的氣派了,相反,漢族士大夫的習氣很深。惹得乾隆帝大罵他沾染漢人習氣,附庸風雅,忘記滿洲尚武之風,實為忘本。當時王公大臣私底下猜測,永瑆未嘗沒有被立為太子的可能性,因為永瑆成年後分府住在宮外,乾隆帝不時到他家裡去,父子之間走動得較為頻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他越來越沒有信心了,為什麼?他怪癖越來越多,最出名的即為吝嗇。皇十七子永璘 年紀太小,是否是一位合格的皇位接班人無法得知,但乾隆在立儲前認為他輕佻、不愛學習。所以,他實在無法入乾隆的眼,同樣被淘汰。因此,乾隆最終決定密立永琰,還默禱蒼天。對於永琰,乾隆帝也不大滿意,在乾隆帝看來,永琰的最大的缺點是沒有什麼突出的優點,最大的優點是沒什麼突出的缺點,此外,要說其他優點也有一些,比如學習刻苦認真,成績不錯。 PS.除了永璉、永琮這兩位嫡子外據悉乾隆還曾經考慮過皇三子永璋、皇五子永琪,但這兩位得到賞識的皇子,一個死於乾隆25年(1760年)、一個則死於乾隆31年(1766年),都只活了26歲,其中皇三子之死又與乾隆對他過份苛責有直接關係。因為孝賢皇后突然去世,乾隆曾經痛斥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對嫡母去世「並無哀慕之愧」,「於人子之道毫不能盡」,且在王公大臣面前嚴正申明:「朕百年之後,皇統則二人斷不能承繼!」被乾隆嚴厲斥責的永璜和永璋誠惶誠恐地生活著。後來,永璜死於乾隆15年(1750年)。而過繼的皇子分別是皇四子永珹(嗣允祹之孫)與皇六子永瑢(嗣允禧之孫)。皇九子、皇十子與皇十六子皆幼殤,未封且未命名。皇十三子永璟與皇十四子永璐皆幼殤,未封。至於,皇十二子永璂首先他是繼皇后所出,後來乾隆與其母決裂,再加上其未有專長,在世時僅封貝勒,由此可見他從未成為乾隆擇選儲君人選,死於乾隆41年(1826年)。

其他解答: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太子人選,多多益善!|||||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9/Portrait_of_the_Qianlong_Emperor_in_Court_Dress.jpg/200px-Portrait_of_the_Qianlong_Emperor_in_Court_Dress.jpg 首都 北京 皇宮 紫禁城 年號 乾隆 名 弘曆 封爵 寶親王 出生 康熙五十年—1711年9月25日(1711-09-25) 出生地 中國北京 逝世 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 (87歲) 中國北京 廟號 高宗 諡號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 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陵墓 裕陵 父親 雍正帝 母親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皇后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繼皇后烏喇納喇氏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 純惠皇貴妃蘇氏 慶恭皇貴妃陸氏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貴妃 婉貴妃陳氏 穎貴妃巴林氏 忻貴妃戴佳氏 愉貴妃珂里葉特氏 循貴妃伊爾根覺羅氏 妃 晉妃富察氏 容妃和卓氏 舒妃葉赫那拉氏 惇妃汪氏 嬪 儀嬪黃氏 恂嬪霍碩特氏 恭嬪林氏 怡嬪柏氏 慎嬪拜爾噶斯氏 貴人 順貴人鈕祜祿氏 貴人西林覺氏 貴人柏氏 瑞貴人索綽絡氏 多貴人博爾濟吉特氏 武貴人 金貴人 新貴人 福貴人 常在 白常在 揆常在 金常在 福常在 寧常在 平常在 那常在 皇子 定安親王永璜(母哲憫皇貴妃) 端慧太子永璉(母孝賢純皇后) 循郡王永璋(母純惠皇貴妃) 履端親王永珹[1](母淑嘉皇貴妃) 榮純親王永琪(母愉貴妃) 質庄親王永瑢[2](母純惠皇貴妃) 哲親王永琮(母孝賢純皇后) 儀慎親王永璇(母淑嘉皇貴妃) 皇九子(早殤,母淑嘉皇貴妃) 皇十子(早殤,母舒妃) 成哲親王永瑆(母淑嘉皇貴妃) 貝勒永璂(母繼皇后) 永璟(早殤,母繼皇后) 永璐(早殤。母孝儀純皇后) 嘉慶帝永琰(母孝儀純皇后) 皇十六子(早殤,母孝儀純皇后) 慶僖親王永璘(母孝儀純皇后) 皇女 皇長女(早殤,母孝賢純皇后) 皇二女(早殤,母哲憫皇貴妃) 固倫和敬公主(母孝賢純皇后) 和碩和嘉公主(母純惠皇貴妃) 皇五女(早殤,母繼皇后) 皇六女(早殤,母忻貴妃) 固倫和靜公主(母孝儀純皇后) 皇八女(早殤,母忻貴妃) 和碩和恪公主(母孝儀純皇后) 固倫和孝公主(母惇妃) 養女 和碩和婉公主(父弘晝,母福晉烏札庫氏)|||||十七位皇子中 有兩位未命名及夭折的 永璉.永琮.永璟.永璐不到十歲就病逝了 永瑢.永珹兩位過繼給堂兄弟(弘曆的)為嗣 永璜.永璋.永琪又在乾隆三十二年之前分別過世 所以只剩六位皇子 永璇腳不良於行,刪除!! 永瑆太過漢化,刪除!! 永璘太過輕佻,也刪除 所以只剩永琰能擔任皇帝了|||||因為乾隆晚年還活著的兒子裡面只有嘉慶比較讓他滿意 ================================================ 乾隆生有17子10女。乾隆皇帝晚年一直被立儲的問題困擾著,他的諸皇子中,有的已經死去,有的對當皇帝根本不感興趣,還有的生怕招來殺身之禍,因此敬而遠之。就這樣,才具並不突出的顒琰被推上了前臺。 嘉慶皇帝的即位看似是一帆風順的,但細細體會也有起伏跌宕之處。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乾隆皇帝的第二子出生了,這個嬰兒是乾隆帝嫡福晉所生。由於清代以前的皇帝沒有一位是嫡長子,所以雍正皇帝非常重視這個孫子,並親自賜名永璉,暗示在乾隆之後立他為皇帝。乾隆皇帝即位後,馬上將傳位永璉的詔書放在了正大光明匾後,誰知永璉並不是當皇帝的命,只活了九年就離開了人世。這是老天爺幫嘉慶皇帝掃除的第一個障礙。 其後不久,皇后又生下了皇七子永琮,一心完成祖先遺願得乾隆皇帝,馬上決定立這位嫡子為太子。誰知傳位永琮的詔書剛放到正大光明匾後,兩歲的永琮也離開了人間。連喪兩子的乾隆皇帝,再也不敢立嫡子為太子,更不敢將傳位詔書放在正大光明匾後邊了。老天又為嘉慶皇帝的即位掃掉了一個障礙。就這樣,乾隆皇帝只得在庶出的皇子中選擇了忠厚老實的顒琰,而且,為了不讓老天奪走他這個兒子,乾隆帝一直沒敢宣佈立他為太子。直到即將禪位前一年,才正式公諸於眾。|||||大大好 印象中〈書上寫的〉〈已忘書名,抱歉〉 是乾隆皇帝認為 若13位皇子一起比較〈扣除已身亡的那2位〉 15皇子最適合當太子 所以乾隆皇帝才會選他 希望有幫助到你囉~~ P.S.只是印象而已,而且說不定那本書記載錯誤。|||||清朝基本上 皇位比較偏向游牧民族的風格 因此沒有一定要立長或立嫡 通常是選一位能力在皇帝心中評價較高的皇來繼位1EBB3DED973BE8E3
arrow
arrow

    錢志遠波峙年黎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